您所在的位置:首页 > 教案 > 语文教案 > 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>地平线教案

地平线教案

     2010-04-08 09:57:49 收藏本文

小学六年级语文,地平线教案,  地平线教学设计
一、导入
1、师述:下面咱们共同来学习一篇课文,大家用琅琅的书声、精彩的发言来证明我们是最棒的!好不好?让我们跟随作者走进渭北大平原,去欣赏那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。(板书课题)
齐读课题
2、同学们见过“地平线”吗?交流课前的观察,或是搜集
到的有关地平线的资料。
(地平线是指向水平方向望去,天跟地交界的线。)
3、师述:你望到了吗?是呀,教室的四壁、室外的高楼大 厦,挡住了我们的视线。不过,没有什么可遗憾的,今天我们一 同学习的《地平线》这篇课文,将会让你真真切切地看到那一道
道的地平线。
二、初读
1、师述:课前预习了吗?咱们比一比,看谁的预习最扎实。35作文网
  2、出示生字,读准字音。
渭、咀、嚼
①、“渭”的偏旁是“氵”,推测“渭”的意思,组词“渭水”、“渭河”、“渭北大平原”。简介“渭北大平原”——渭北大平原指的就是渭河以北地区的黄土质冲积平原。读着这个词,让你产生一种
怎样的感受?(宽广、辽阔、平坦)
②、“咀”、“嚼”的偏旁都是“口”,推测“咀嚼”的意思。除了食物可以咀嚼以外,还有什么也可以咀嚼?待会儿让我们来好好
地“咀嚼咀嚼”这篇课文。
2、课文读得怎样呢?我们请14位同学朗读课文,其他同学仔细
倾听。(读后评议)
3、课文读通了,但又读懂了多少呢?你在文中看到了几道地平
线呢?快速浏览,快速寻找。(自然的、人生的)
三、解读“自然的地平线”。
1、那就让我们先跟随着作者,走进渭北大平原。谁来带我们看
看那道地平线?指名朗读。
2、解读地平线:
①、读一读有关语句,想一想地平线的样子,看一看屏幕中的彩
图,拿出手指看着屏幕画一画地平线。
②、这道地平线在你脑海中留下的是什么印象?地平线的位置是在远处的天与地形成的三角形的交叉处;地平线的颜色是很亮的灰白色;地平线的形状是一道线;地平线的标志是“有树丛在那里伏着”。
3、这道地平线有没有引起你的遐想?
4、想到自己已经看到了天的尽头,那该多么激动兴奋呀!谁来
读好第3节这句话——“啊,天到尽头了!”
四、解读“第一次追寻地平线”。
1、师述:带着对这道很亮的灰白色线的遐想,“我”开始了第
一次的追寻。
2、画出“我”第一次追寻地平线的经过和结果。(“但”字分
清经过与结果)
3、读着“我”追寻地平线的句子,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?你感受到了什么?(“拼命”)结果又让你感受到了什么?(心情的
急切,结果的神秘。)
(我拼命地踩着自行车,车轮飞转,骑得气喘吁吁、大汗淋漓,
恨不得一下子飞到哪儿去。)
(这地平线多神秘呀,怎么我追了半天,明明已经追到了它,它
却神秘地跑到了远方去了。)
4、指导朗读。
五、解读“第二次追寻地平线”。
1、师述:就在“我”傻愣愣地望着远方那道很亮的灰白色的线
时,一位老人走进了我的视野中。
2、第一次分角色朗读6—11自然段,分清角色,思考:从“我”
与老人的对话中,你对地平线有了哪些了解?
(一是地平线是永远走不到的;二是地平线是个谜。)
“永远走不到”和“谜”之间有什么关系呢?
3、第二次分角色朗读6—11自然段,思考:从“我”与老人的对话中,你还能读出什么?体会一下“我”的心情。
(急切、好奇)
4、第三次分角色有感情朗读6—11自然段。指名读,师生读。
5、解读第二次追寻:带着几分疑惑,“我”开始了第二次追寻。画出“我”第二次追寻地平线的经过、结果。(“然而”)
6、引读:两次追寻失败了,此时“我”在想些什么?齐读第13
自然段。
7、出示第13自然段:
①、这里的“咀嚼”是什么意思?(联系语境)
②、“我”咀嚼着老人的什么话?(联系上文)
③、从老人的话中,“我”咀嚼出了什么?(联系“我”的经历)
④、你是怎么理解这段话中的“谜”的?你觉得“我”一次又一
次地追寻这谜一样的地平线,有意义吗?
(追寻的过程是充满新鲜和乐趣的,即使是失败了,失败的也是这样有滋有味的。对未知事物的一种执着的探索精神。乐在其中,乐就乐在追寻这个谜一样的地平线的过程。不是浪费时间,不是在冒傻
劲,而是对它真的产生了兴趣。)
8、指名朗读13自然段。
六、解读“人生的地平线”。
1、师述:后来,“我”一天天长大,踏上社会,“我”还会追
寻那谜一样的地平线吗?齐读第14自然段。
2、出示重点句:地平线总是在前面吸引着你。永远去追求地平
线,人生就充满了新鲜、乐趣和奋斗的无穷无尽的精力。
①、 这里的“地平线”和上文中的“地平线”是一个意思吗?
②、 (这里的“地平线”已经从自然界中的地平线升华为人生的地平线,指的
③、 是人生理想和奋斗目标。)
②、这里的“追求地平线”与上文中的“追寻地平线”一样吗?
(追寻的内容和结果)为什么这样说呢?
③、反复诵读:
是的,在人生的不同时段里,我们应该为自己确立不同的地平线,20岁、30岁、40岁、50岁追求的地平线各不一样,但有一点却是一样的——(齐读)
也许,在我们遇到挫折,处在失败的低谷时,这时一抬眼,看到了那道人生的地平线——(男生读)
也许,在我们取得成功,处在胜利喜悦中时,这时一抬眼,又望到了一条新的地平线——(女生读)
马上就要小学毕业了,考上一所理想的中学,是我们在座所有同学人生路上的一道地平线——(齐读)
3、一遍遍咀嚼着这句话,此刻,你有什么感言呢?
七、总结全文。
今天,我们在近一个小时的时间里,共同阅读了《地平线》这篇散文。现在,林老师要问你,地平线是什么,你的答案会变得丰富起来吗?地平线是——
结束语:
让我们在记忆中珍藏大自然中那谜一样的地平线,让我们珍视人生道路上那充满新鲜、乐趣和奋斗的无穷无尽的精力的地平线,让这一道道的地平线,伴随着我们的人生道路,一路去追寻,一路去收获
《地平线》教学设计
一、导入:
同学们,这节课,老师给大家带来几带回副优美的图片,想欣赏一下
吗?(好)
师放从各个场景拍摄的地平线图片,同时解说:清晨,一轮红日从地平线喷薄而出,傍晚,夕阳从地平线缓缓坠落,广阔的大漠,辽阔的草原,浩瀚的海洋……都有你绰约的身影,美丽的地平线,你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。这节课,让我们再次跟随作者走进渭北大平原,去欣赏那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。(板书课题)
(设计意图:以各处地平线的放映,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地平线,从而感受它的美。)
二、初读自然的地平线。
1、师:老师请一名同学读课文,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:作者小时候追寻的又是什么样的地平线呢?
(一名同学读课文,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)
2、一名同学读课文后,其他同学回答老师进出的问题:小时候作者追寻的是大自然中的地平线,长大后追寻的是人生的地平线。(同时师板书)
3、师出示渭北大平原的响鼻,并作以解说:这就是渭北大平原,号称“八百里秦川”,举目四望,真有一种“天苍苍,野茫茫,风吹草低现牛羊”的景象,如果此时你就置身与这样的环境中,你会有怎样的感受?
(设计意图: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渭北大平原,从而感受渭北大平原的壮观、美丽,为下一步的读做好铺垫。)
4、师:作者来到渭北大时看到的是怎样的景象呢?
(生读课文的一二自然段有关的句子回答)
5、师过渡:是呀,想到自己已经到了天的尽头,作者的心情如何呢?
生:激动、兴奋、真想大喊一声……
6、师:那就请你带着这种既激动又兴奋的心情读一读这句话。(啊,天到尽头了!)
指名生读文
7、师过渡:我骑着自行车拼命地向树丛奔去,结果怎样呢?你能想象一下当时的画面吗?
(设计意图:引出下文,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。)
生发挥想象力,描述画面内容,同时回答:当我赶到树下时,发现天地依然平行,远方又出现了那道很亮的灰白色的线。
8、师:就在我傻愣愣地望着远方那道很亮的灰白色的线时,一们老人走进了我的视野,老人都对我说了些什么呢?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我与老人的对话。
思考:从老人与我的对话中,你读懂了什么?
生读后回答。
9、与同桌或前后桌分角色朗读我与老人的对话,说一说从我与老人的对话中,你感受到了什么?体会到了什么?
(设计意图:通过朗读“我”与“老人”的对话,让学生感受到地平线的神奇与老人渊博的知识。)
生读文后回答
指名分角色朗读我与老人的对话,问:我知道地平线的答案了吗?(没有)
10、师:我们每个人都有破解谜底的欲望,更何况是一个好奇心极强的孩子,于是,带着几分疑惑,我开始了第二次的追寻,这次追寻找到答案了吗?(没有)文中又是怎样描述的呢?
(设计意图:以一个问题牵引全文,引导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有所感悟。)
指名生读文
三、1师过渡:两次苦苦地追寻都没有答案,你们觉得他这样一次又一次地追寻有意义吗?同意有意义的同学请举手,同意没意义的同学请举手。(生举手)看来, 我们同学都各有各的观点,那好,我们现在就进行现场辩论。辩论前,老师先说一下辩论的规则。(课件出示辩论规则)
(1)亮出自己的观点,联系生活实际,认真倾听别人的语言,抓住对方的语言破绽进行反驳。
(2)语言文明,不使用攻击性语言。
(学生进行精彩的辩论)
生辩论后师总结:同学们的辩论太精彩了,大家想不想知道老师的观点(想)我觉得双方的观点都有道理,觉得追寻没有意义的同学是因为一次又一次的追寻没有结果,可以用浪费掉的时间去做一些更有意义的事,觉得追寻有意义的同学会觉得追寻的过程是充满新鲜和乐趣的,即使是失败了,失败也是这样有滋有味的。
2、师过渡:小时候,地平线在我心中一直是个谜,慢慢地,我长大了,走向了社会,这个谜底揭开了吗?请同学民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
段。
思考:这里的地平线指什么?
生读文后回答(人生的地平线)
3、师:通过读文,你读懂了什么?生读文后回答自己的读文所得。
4、师过渡: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和目标,作为一名老师,我为自己确立的人生地平线是“做一名合格的老师,做一名让学生喜欢的老
师”,你呢?你为自己确立了怎样的地平线呢?
5、师过渡:既然我们确立了自己的人生地平线,就要为之而努力奋斗,同学们一定还记得瞎子阿炳吧!在遭受了一系列的挫折与失败后,他仍然能坚持不懈地练习拉二胡,最终创作了闻名中外的《二泉映
月》。同学们,你听到到过这样的事例吗?
四、引读加深感悟
师:也许,在我们遇到挫折、处在失败的低谷时,这时一抬眼,版了
那道人生的地平线,我们应该——(生齐读)
“永远去追求地平线,去解这个谜,人生就充满了新鲜、乐趣和奋斗
的无穷无尽的精力。”
也许,在我们取得成功,处在胜利的喜悦时,这时一抬眼,又望到了
一条新的地平线,我们应该——(生齐读)
“永远去追求地平线,去解这个谜,人生就充满了新鲜、乐趣和奋斗
的无穷无尽的精力。”
马上就要小学毕业,以优异的成绩跨入中学大门,是我们在座所有同
学人生路上的一道地平线——(生齐读)
“永远去追求地平线,去解这个谜,人生就充满了新鲜、乐趣和奋斗
的无穷无尽的精力。”
五、全文总结:
让人们在记忆中珍藏大自然中那谜一样的地平线,珍视人生道路上那充满新鲜、乐趣和奋斗的无穷无尽的精力的地平线,让这一道道的地平线,伴随着我们的人生道路,一路去追寻,一路去收获。
板书设计
长大自然的目标
追寻 ↑地平线↑奋斗
小时候人生的谜
 

相关文章